首页 景点景区旅游线路住宿酒店机票交通食全食美旅游资讯旅游常识数码摄影
在线预订

热门文章
当前位置:主页 > 景点景区 > 国外景点 >
 
1
1
零距离看印度-神秘的Kalandri
零距离看印度-神秘的Kalandri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8-03-12 16:50   浏览次数:

           “男人以世界为家,女人以家为世界。”先生说要看世界,我自然追随,各种机缘第一站落在了印度,这一停就没了剩下的半个青春。

 
           “男人以世界为家,女人以家为世界。”先生说要看世界,我自然追随,各种机缘第一站落在了印度,这一停就没了剩下的半个青春。
 
           强烈的紫外线晒褪衣服的颜色,晒黑皮肤,也晒出空气中的咖喱味经久弥香。
 
          七年,有足够时间探索印度天南海北的山山水水,早几年去得最多的是海边,法国风情的本地治理(Pondicherry),椰肉飘香的喀拉拉(Kerala),热情奔放的果阿(Goa),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海滩,总能让人体验异域风情时身心放松,忍不住写写游记,晒晒照片,说说感受。
 
          第一次去亨比(Hampi)石头古城,惊讶于无处不在的风景,随意立于山腰的小亭子也特立独行地存在了千年,每到一处都如若穿行于不同画中,要离开时才发现竟没拍照片。正因为留有遗憾才去了地二次、第三次,还特意带了印度服装去拍照。
 
         后来向北走去了泰姬陵(Taj Mahal )、阿格拉堡(Agra Fort)、德里门(IndiaGate)、马纳利(Manali),沿途遇神参拜,遇主忏悔,遇到了不同的人,听到了不同的故事,竟然越发不满足,越发感觉自己知之甚少。
 
        当我想把去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听到的故事整理成册时,却发现无从下笔。
 
        我写的一个人,总有一个对立的人出现;我写的一座城,总有另一座更神秘而具吸引力;我写的一个故事,总不能参透她的渊源。
 
         Kalandri之行也不例外,去过之后更感觉自己无知而渺小。总想去探索挖掘,努力之后却更感无力。
 
         Kalandri,位于锡罗希(Sirohi)区,隶属拉贾斯坦邦( Rajasthan)。在地图上看就那么小小一点,走路十几分钟便能穿过整个村子,不大的空间却遍布大大小小的寺庙,不由产生神圣的敬畏。
 
         这也让人感觉村庄因为守护什么而存在,去请教村里的老人,没人懂英语,个别读过书的年轻人仅限于基本的日常交流。街上标识看不到英语,寺庙里也全是本地语。
 
         中文网站上查不到关于Kalandri的任何信息,而英文网站上的信息也局限于地理天气,这让Kalandri显得愈发神秘。文献词典中查不出中文翻译,按照音译就叫她卡兰德瑞吧。
 
          拉贾斯坦邦以颜色闻名,其中四个旅游城市为人熟知:粉色之城斋普尔(Jaipur),蓝色之城焦特布尔(Jodhpur),白色之城乌代布尔(Udaipur),金色之城杰伊瑟尔梅尔(Jaisalmer)。为了对卡兰德瑞在空间上有更直观的认识,便要跟几个著名的城市连上点关系,从地图上看距离乌代布尔很近,大约150公里,我在途中指示牌上曾看到距离斋普尔400多公里。
 
          我们从浦那出发坐一个小时飞机到阿穆达巴(Ahmedabad),这是印度西北与古吉拉特邦的第一大城、全国第七大城,以素食闻名印度。
 
         关于这个城市有几个传说:
 
         据传郑和下西洋时曾途经此地,并将Ahmedabad译称为阿拨巴丹。
 
          被很多人称为“棺材之城”,民间传说把餐厅建在墓地里,会得到祖先的庇佑。
 
          阿穆达巴的交通极差,几乎每天开车出门都难免磕磕碰碰,以至于如果谁因为汽车擦碰去维修,会被当作笑话,因为可能出了修理厂马上又被擦伤。这一点我们出机场便得到了验证,前方交通事故,三辆车追尾,我们的司机果断驶入反向车道,华丽逆行,成功躲过拥堵。
 
         阿穆达巴虽然交通差,但路修得不错,宽阔平整,路灯也排列整齐,交通的痛点多数跟交警的不作为有关。古吉拉特是印度的经济强邦,自然深谙“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
 
          朋友派来的司机除了机敏果敢,还是个虔诚的宗教信徒,一路上看到神像总会停车祷念几句,有时下车参拜。
 
         大约半个小时后,司机说我们已经离开古吉拉特邦,进入拉贾斯坦邦地界,三、四个小时后便可到卡兰德瑞。
 
         别样的胡里节
 
         车停在村子中央的一棵大树下,树的旁边是一座精美的古建筑,显然是整个村庄的地标。被告知这是Ramesh先生的家,也是我们这几天的落脚点。
 
         被称为Palace的房子内部宽敞明亮,又因为有三面窗户和天井,显得尤其通透,凉风习习穿堂而过。幻想自己是城堡里的公主,内心不免欢欣雀跃。
 
         Ramesh先生对时间的把控恰到好处,我们刚安顿好,窗外便传来敲锣打鼓的热闹声音,胡里节庆典开始了。女子们身穿五颜六色的纱丽,个个遮住面孔,组成一支彩色队伍,浩浩荡荡出了村子。遗憾的是我没跟上队伍,他们在村外的活动内容不得而知。
 
         大约二十分钟后队伍浩浩荡荡返回,聚集于大树下,开始伴着音乐跳舞,舞者头纱遮面。
 
         万先生很快被拉入庆典中心,如舞魔附身,拿着手帕跳起印度秧歌。
 
         在班加罗尔和浦那过了几个胡里节,庆祝方式都是撒各种颜色,用水枪向人群喷水,所以又名撒红节。
 
         据说各地庆祝胡里节的做法也不尽相同。在北方邦马图拉,除洒彩粉之外,妇女还要手持木棒追打男子,男子不能还手;印度教圣地瓦腊纳西,人们互相洒水,然后成群结队上街游行,放肆的大声骂人;比哈尔邦等地,民众还会唱歌颂春天、彼此甩泥巴、投牛粪。有些地区还会在这天放开禁制,可以喝一种让人极度兴奋的大麻饮料。
 
         胡里节庆典结束后,年轻的男孩儿、女孩儿涌进我们的住所,确保每个人都有了自拍合影后,我们得到了盛情邀请:去她们家坐坐。
 
          印度阿姨们在门口围成一圈迎接我们,摆好姿势拍照,她们的头纱颜色各不相同,非常漂亮。
 
         卡兰德瑞是我在印度见过的最富裕的村庄,她们的房子色彩鲜艳漂亮,屋内干净整洁。女主人因为我们过来,特意梳洗打扮,还拿出从阿穆达巴买来的水果招待我们。
 
           朋友多次一再提醒,不能带肉食到卡兰德瑞,不能破环村子的圣洁。接下来的三天开启全素体验,其实除了无肉,蔬菜也少得可怜,街上卖蔬菜的摊位上也就只有西红柿、香葱、包菜、青瓜。还有一种跟中国的发糕相似的早餐。
 
          有菩提树的农场
 
          农场的菩提树下,嗅着混杂了泥土、蓖麻、茴香、牛粪、阳光的味道,躺在大自然的怀抱平静如眠,想起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似乎体会到了佛祖的深邃禅意。
 
          凉风吹过,飘来新鲜牛粪的味道,吃着带来的零食,此时此刻,菩提即是树,为我们遮挡了热辣的太阳。
 
          我喜欢这个宁静,淳朴的农场。
 
          农场边上,五六个农民正头顶农具,一字排开,从田里归来。他们草草吃了午餐,洗把脸又走向田里,正是下午2点,一天中最热的时段。
 
           孩子们开始抱怨,为什要来这么热的农场,没什么好玩的。
 
          跟她们讲关于体验不同生活的重要性,当讲到农场能闻到新鲜牛粪的味道时,孩子们开始反驳没什么稀罕。还举例说,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只要打开校车的窗户,牛粪的味道飘来,她们能分辨出哪些是新鲜的,哪些是晒干的。
 
         完全体会不到我的用意,当即决定带她们去农场劳动,治一治总是不满足的性子。2点半,太阳晒得人要冒出油来,我们走向农田。
 
         农民们正蹲在田里,用生锈的镰刀收割茴香,不急不慢。这么大片的平原,他们竟然还用这么原始的方式劳作,出乎我的意料,中国平原地区机械化耕种收割已经好多年。
 
          这么感慨间,两个孩子先前的百无聊赖一扫而空,撒起欢来,盯上蓖麻田边上的草棚,爬上爬下。
 
          接着对收割茴香残生了极大兴趣,认真劳作起来。茴香已经熟透,茴香籽很容易脱落,增加了收割的难度。
 
           有趣的是农场的简易小屋内,墙壁上挂着的购物袋印着小米、OPPO、VIVO、金立的Logo,中国手机品牌已经走进农民的生活。
 
            农场的灌溉设备,深不见底的储水池。
 
            孩子们继续在农场找乐子,一会儿喂牛,一会儿捣茴香。最后离开农场时竟然都有些不舍,希望住在农场睡帐篷。
 
            次日黎明,朦胧夜色还未褪尽时,万先生出门体验一个庄严的乡村仪式“Walk to the farm”,迎着村里村外的犬吠声,在狗儿们的夹道欢迎下,走去农场。
 
             步行五公里,来到不知名的农场,周围一片静寂。太阳正从东方缓缓升起,迎着朝阳,适合品味人生。
 
             古老的耆那教
 
             在众人簇拥下,我们来到距离住所5分钟路程的Mahaveer Temple(耆那教寺庙),场面很大,感觉从未有过的尊荣。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耆那教寺庙,没有一个英文字符,不懂唱诵经文的含义。
 
            墙上的壁画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奇怪的是禅坐于寺庙顶端的并非耆那教祖师形象,倒是像极了唐玄奘,特别是那顶帽子。因此我特意在网上查了很多相关资料,唯一能把玄奘和耆那教关联起来的便是是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载:中印度的吠舍厘、奔那伐禅,东印度的三摩旦吒,南印度的羯陵伽、达罗毗荼等国都盛传耆那教,不少君王都是耆那教徒和支持者。古吉拉特的君王鸠摩波罗还规定以耆那教为国教。
 
           这样就比较好理解那幅图了,应是展现耆那教鼎盛时期举国礼拜的盛景。
 
           Ramesh先生说这所寺庙留有他父亲的很多回忆,我们不能明白,却因为未知,极想去询问清楚。人群散开后,我跟万先生再次去拜访Pujari,可惜的是英语交流并不顺畅,但他们为我们做了祈祷,唱诵的经文动人悠长,余音绕梁。
 
           第二日,在朋友指引下,我们来到Mirpur耆那教寺庙。1600年之久的寺庙坐落于山坡上,寺庙的守护人员立于庙门,宛如油画。
 
           山脚下30年前修建的寺庙是另一番壮观。群山三面环绕,安详、宁静、庄严。
 
           走进寺庙内里,同行的小伙伴儿无不被内部构造惊艳,雕刻工艺精细到让人屏息。图案应该都有寓意,可惜我们不懂。
 
           也许因为缺乏可以查考的资料,这里的行人游客很少,隐藏于山间的寺庙,是宗教信仰的传承,也是独特的文化与艺术品。
 
          不被世人所见,深感惋惜。也正因为人少,才能保存无任何凡俗气息的圣洁。
 
          但这里确实是最吸引我,让我有很强探索欲望的地方。远处山顶传来唱诵的声音,远远望去山顶有座寺庙。我们本有登山计划,但随行的老先生和司机都说可能有熊和老虎出没,想想两个随行的孩子,我们只好放弃。
 
         下次不带孩子时,邀请几个精装小伙,带上驱熊铃,登山一探究竟。每次旅行都有或大或小的遗憾,留有期盼,余情未了。
 
          冒着延误登机的风险,我们最后一站去了Delwara寺庙,位于海拔1200米的阿布山顶,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距离乌代普尔37分钟车程,上山路上不少黑脸猴。
 
          远远望去就像平常的寺庙,但这里却是人群熙攘,寺庙门口排队一条长龙,各国游客都有。
 
           因为管理严格,任何人不得带相机手机进入,网络上流传的照片非常有限。在Ramesh先生的安排下,我们从特别通道进入。
 
           立于纯大理石打造,已有千年历史的主庙前,瞬间词穷。
 
           没有任何词语可以描述出她的精妙,没有任何图片可以展现她的鲜活。
 
           泰姬陵美在外观,但Delwara寺庙却是精在内里,让人震惊。走廊、柱子、拱门、以及寺庙里的门廊天花板上雕刻着来自耆那神话的莲花、太阳花、花瓣、花朵和场景的图案,都令人惊叹。
 
          资料显示:公元1031年,没有任何机械设备,靠着大象载物,手工雕琢,耗费18.53 crores 卢比(约1800万人民币),历经14年,终于完成Vimal Vasahi寺庙的修建。
 
          我不懂艺术,不知如何从艺术角度评判,但这是我见过的造型最多,雕刻最精美的寺庙,即使把她列入世界七大奇迹,也当之无愧。
 
          因为是特殊客人,导游拿了一串钥匙,寺庙内人少时他便带我们参观了不对外开放的几处密室。
 
          有幸见到800公斤黄金打造的大雄金身,以及3000年历史的黑石塑像,
 
          抱着崇敬之情望向大雄塑像,眼神太逼真,突感紧张,大雄祖师似乎要开口说话。
 
           一路走来,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查询耆那教相关的资料。
 
           耆那教(Jainism),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古老宗教之一。始创人为笩駄摩那(Vardhamana,前599年—前527年),他早于佛教的始创人释迦牟尼出生。
 
           他们的神殿上供奉的神像是他们的24位上祖,这些上祖,只是因为先悟道而成为胜利者,被后人称为“大雄”,受到崇拜。
 
           耆那教是印度最早提出原子论学说的派别之一,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无始无终,是无限的、永恒的,具有味、香、色和两种触(粗与细,冷与热)的属性。原子的复合体可以有多种形式,以两个相结合到无限多个原子相结合,数量和次序都是无限的。原子复合体除具有触、味、香、色的属性外,还有其物理性质:声音、吸引、排斥、大小、形状、可分性、不透明、辐射光和热等。认为人们的感觉所以不同,完全由于原子结合的形式不同。这些原子由于重量而运动,不同性质的原子相结合而产生不同的感觉。并且认为,原子的结合是对立的统一,其中一种是消极或否定的原子,另一种是积极或肯定的原子,结合物的性质完全随结合物双方原子的强弱变化而变化。他们对不定形物质的解释是:时间为一切存在的持续性、变化、运动提供了可能性;空间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场所;法是运动的条件,如水能帮助鱼游动,非法是静止的条件,如树荫为旅客休息提供了方便。(本段摘自网络资料)
 
           他们相信万物皆有灵魂,都不能伤害,即使是植物,虽然没有听觉视觉,但也有触觉,也有灵魂。他们不会吃所有长在土里的植物根茎或果实,像花生、土豆、红薯、胡萝卜等。因为刨挖或拔起这些植物根茎,可能或伤害小生物的生命,而且连根拔起植物,会无辜伤害植物的许多根须。水果,必须等到果实熟透,最好是自然落在地上的,而且不得浪费,这样才少伤害水果的生命。谷类收割,必须要等到它们完全死掉后,也就是谷物完全干枯熟透了才可收割。这样就解释了农场茴香全部干枯才开始收割的现象。
 
          耆那教徒喝水壶,要有盖子,避免淹死小虫子,我们住的房子里储水的罐子口上都罩着纱布。他们不会从事屠夫、皮革、武士,甚至农民职业,主要从事商业、贸易或工业。
 
         耆那教在道德上强调自律,主张五戒不杀生、不妄言、不偷盗、不奸淫、戒私财,反对种姓制度,强调众生平等,甚至男女平等。他们认为,只有严格实行戒律,经过苦行修炼,才能清除旧业的束缚,就可达到“寂静”,灭其情欲,获得“解脱”。
 
         也正因为戒律严格,耆那教徒极度讲究诚实、勤勉和信用,是印度非常受欢迎的商人,属于印度的富裕阶层,深受印度人尊敬。
 
         其实很早就听印度朋友讲过,印度有一个神秘的宗教,苦行苦修,讲得最多的是严格的饮食要求。如若不是这次亲身经历,我一直当做有噱头的谈资来听。
 
         直到此时此刻我才明白,这个神秘的宗教,她一直都在,又那么真切。
 
         细思量
 
         中国佛教的戒律和墨家思想的主张,与耆那教似乎都有相通之处。
 
         然而时光变迁,如果思想没有得到传承,城市更新高楼林立之后,我们能留下什么?


  关于畅游 广告合作 友情链接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2015 畅游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Tripmart 版权所有 © 2008-2015 Tripmart.cn.   京ICP备150076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02号